空气除菌过滤器作为生物制药、无菌灌装及洁净室系统的核心屏障,承担着阻隔细菌、颗粒与污染物的关键任务。然而在长期运行中,常因压差升高、完整性测试失败、泄漏或灭菌失效等问题影响系统无菌保障。及时识别
空气除菌过滤器出现的故障现象并科学处理,是维持GMP合规与生产连续性的关键。

问题一:运行压差异常升高
原因:滤芯堵塞、气体含油/水过多或前置过滤缺失。
解决方法:
检查前置预过滤器(如5μm、1μm)是否定期更换;
若压缩空气含油,加装高效除油过滤器;
对可清洗型外壳,确认冷凝水排放阀畅通;
压差超过初始值2倍时,应更换滤芯,避免膜结构破损。
问题二:完整性测试失败(起泡点或扩散流超标)
原因:滤芯破损、密封圈老化、安装不当或测试操作错误。
解决方法:
重新正确安装滤芯,确保端盖锁紧;
更换O型圈(建议每3–6个月或每次SIP后检查);
使用新鲜润湿液(如注射用水或异丙醇),按标准规程操作;
若重复测试仍失败,立即停用并更换新滤芯,严禁“带病运行”。
问题三:灭菌后性能下降或泄漏
原因:蒸汽灭菌(SIP)参数超限、冷凝水冲击或材料不耐受。
解决方法:
严格控制SIP条件:温度≤130℃、时间≤30分钟、升温/降温速率≤1℃/min;
灭菌前排空管道冷凝水,防止“水锤”冲击滤膜;
确认滤器材质为全不锈钢+PTFE疏水膜,禁用亲水膜进行蒸汽灭菌;
灭菌后冷却至40℃以下再通气,避免热应力损伤。
问题四:接口或外壳泄漏
对策:
检查卡箍或螺纹连接是否拧紧(使用扭矩扳手);
更换老化、开裂或变形的密封垫片;
进行氦质谱检漏或皂泡法验证,泄漏率应<1×10mbar·L/s。